服务
客户案例
研究
产品
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我们 > 管理前沿 > 中略咨询 :如何培育“启航企业”,加快新领域新赛道布局,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略咨询 :如何培育“启航企业”,加快新领域新赛道布局,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4-7-19 18:37:45  浏览数:912

  据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国务院国资委近日按照“四新”(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新机制)标准,遴选确定了首批启航企业,加快新领域新赛道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去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围绕加快培育创新型国有企业,启动实施启航企业培育工程,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遴选一批有潜力有基础的初创期企业,在管理上充分授权、要素上充分集聚、激励上充分保障,加快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打造未来“独角兽”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

  图1-首批“启航企业”确定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什么样的企业是“启航企业” ?

  成立三年以内。首批启航企业大多成立于3年以内,重点关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这批企业的核心技术骨干平均年龄约为35岁。首批入选的“启航企业”以央企旗下的初创企业为主。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实施启航企业培育工程。该工程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遴选了一批有潜力有基础的初创期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要素;籍此加快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打造未来的“独角兽”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

  首批遴选企业其所在领域由“前沿技术驱动”,目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属于具有显著原创性、颠覆性、引领性、战略性、创新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具备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潜力和前景。

  “四新”是启航企业首批名单遴选的标准。主要包括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等。“新赛道”即战略竞争型央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扬长避短、实现超越发展的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则是指在较长时间中,将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这些技术对突破传统科学研究能力瓶颈、改变上下游产业和产业生态能产生重大影响,国资央企需要提前布局;“新平台”的重点与传统平台不同,即不再局限于中央企业集团内部管理,而能够对有潜力的初创期企业,充分授权并给予足够的激励措施,为企业“开绿灯”,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打造未来“独角兽”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新机制”即积极探索符合初创科技企业特点的“出资人与经营管理层关系和灵活经营与规范运作关系”,创新“国资监管、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经营机制、激励机制”等机制,构建符合新赛道“经济特区”的运行机制。

  为什么启动“启航企业”培育工程 ?

  前一阶段,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庄树新就曾表示,国资委下一步将以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为抓手,加快在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上取得关键进展,在央企布局结构上实现战略转型。具体而言,谋划推动一批重大工程,遴选战略性新兴产业“百项工程”,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人工智能AI+等专项行动,抓紧在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形成标志性成果。可见,“启航企业”培育工程是中央企业在产业布局架构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一环。

  在传统产业领域,获得高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越发困难,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许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2024年1月,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并要求在每个未来产业部署。 可见,在战略竞争型央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扬长避短、实现超越发展的领域;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领域,影响产业发展安全的和国际化竞争能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领域;对突破传统科学研究能力瓶颈、改变上下游产业和产业生态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领域,要求国资央企提前布局。即,加快在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新领域新赛道布局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未来的“独角兽”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面对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时代,国企进军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刻不容缓,这对身处传统产业的国企而言绝非易事,但是,国资央企面对高风险的新赛道,客观上存在“不想进、不敢进、不会进”的问题。“不想进”是因为国资央企传统主业与新赛道相距甚远,不想离开舒适区进入无人区;“不敢进”是因为新赛道风险巨大,一旦创新失败担心被追责问责;“不会进”是因为缺乏开展创新的能力、经验和市场化的手段。

  综上所述,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启航企业”培育工程,目的就是要打造国企创新发展的“特种部队”,建立布局新赛道产业的“经济特区”。通过“管理上充分授权、要素上充分集聚、激励上充分保障以及享有类似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经济特区’的政策”,凡是有利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政策要应给尽给,为启航企业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良好内外部环境和市场化机制,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打造国企创新发展的样板,引领带动其他国企进军新赛道。

  央企培育“独角兽”企业难在哪儿

  所谓“独角兽”企业,投资界术语,一般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要超过10亿美元,少部分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其不仅是优质和市场潜力无限的绩优股,而且商业模式很难被复制。这些公司要具备行业朝阳、增长速度较快等特征。它们往往拥有独有核心技术或颠覆性商业模式;有天使投资经历,也有多轮创投投资经历;是某一个行业的细分领域的龙头,其中部分公司最终成为某一新兴领域的霸主。

  可是,从各机构发布的独角兽榜单来看,央企的独角兽却很少。为什么?

  因为,许多独角兽来自消费互联网领域,不是央企产业布局重点。有一个规律,无论是当年的互联网企业,还是今天的独角兽,最后成功的企业,大都是在数轮资本驱动之下,历经多次市场竞争的产物,其成长过程充满了较高的不确定性,有大面积试错的过程,与央企保值增值的要求,和较低的风险偏好并不符合。

  当然,中央企业在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上的落后,不是一下子就能先进上去的。顶层的产业布局解决了,关键是体制机制改革能不能深下去,有实效。难点在于:

  一是发展理念与评价标准的转型难。由于大多数新兴企业在发展初期,即使处于亏损的情况下也需要大量投入,与传统企业追求中短期确定性收益的模式存在较大矛盾。同时,独角兽企业的股东更关注长远利益,管理层往往更关注近期利益。从传统产业、传统的线性增长模式下,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理念和底线,转入适应“独角兽”企业成长过程中较高的不确定性,与央企较低的投资风险偏好,以及独角兽企业的指数级增长模式,或失败后的全军覆没,投资理念格格不入!而相关的国资监管政策尚未出台,“怕失败,怕追责”情绪极大的抑制了打造“独角兽”企业的激情。“近期利益观”是国企管理者的死穴,怎么转变?甚至找到一丝空间,也不易。终究,这是必须过的关隘。

  二是发展思路转型难。传统企业是先确定边界,再确定业务。而创新型企业往往是业务先行,边界后置。如滴滴出行和共享单车,一开始并没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而是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逐步完善的。这一方面固然使得创新型企业面临更多风险,同时,也是其在市场上博得了更多的先机。这种“缺乏明确政策许可或边界定义”的模式,国资委能不能同意?也是需要明确的。

  三是机制转型难。用传统方式治理新兴企业,肯定会治死的。这些问题后面,隐藏着很多比较深刻的东西,需要从立法层面,理念层面进行改进,新的业态,需要新的方法,新的政策。特别需要调整内部的管理制度、考核方法和人才激励政策。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新型生产关系,需要通过新质的国企改革,造就新型的生产关系。客观上,由于立法层间、政策层面和国资监管制度层面的滞后,给内部“新型生产关系创新”带来较大挑战。

  如何培育“启航企业” ?

  首先,需要针对启航企业“四新”特征,以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经济特区”的魄力,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政策设计、创新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为“启航企业”打造有利于成长和发展的政策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国资监管政策、财税支持政策、投融资政策、人才引聚政策、独立考核政策(以平衡新赛道上的不确定性)、多种形式的足够的长期激励机制、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等。

  其次,启航企业也面临所有初创企业会面临的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资金风险、投资风险等,如何根据“启航企业”科技创新的艰巨性,企业发展的初创性,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风险性,制定科学的“培育方案”,明确改革任务,压实主体责任。

  最后,要切实为“启航企业”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良好内外部环境和市场化机制,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充分调动企业自主经营的积极性,为企业“开绿灯”,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打造未来“独角兽”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

  (一)培育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原则:培育“启航企业”,应根据“启航企业”的“四新”(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新机制)特点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特征,摒弃“传统产业”的成功经验,主动探索“新赛道、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规律,转变观念,塑造新动能新优势,适应发展新模式。

  (2)坚持战略引领原则:以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领域,影响产业发展安全的和国际化竞争能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领域(包括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等)的战略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

  (3)坚持目标导向原则:以加快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打造未来的“独角兽”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为目标,以实现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

  (4)坚持“经济特区”原则:以“启航企业”培育为载体,建立布局新赛道产业的“经济特区”;以建立“新型生产关系”为突破口,提高“新质生产力”为目的;凡是有利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政策要应给尽给。

  (5)坚持充分授权原则:充分用好“新平台”的政策红利,不再局限于中央企业集团内部管理,而能够对有潜力的初创期企业,充分授权并给予足够的激励措施,为企业“开绿灯”,提高决策效率;不仅需要在管理上充分授权、要素上充分集聚、激励上充分保障,还要做好“集团公司”内部制度创新设计,使“启航企业”能够切实享有类似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经济特区”的政策待遇。

  (6)坚持宽容失败原则:针对“启航企业”新赛道所特有的不确定性,既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方案、防范创新风险;又要针对失败风险,宽容创新失败并建立创新容错免责机制和清单。

  (二)培育目标

  通过“启航企业”培育,不仅要为启航企业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良好内外部环境和市场化机制,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而且,要打造国企在新赛道上创新发展的成功样板,引领带动其他国企进军新赛道。基本目标应包括:

  (1)科技创新目标

  (2)产业孵化目标

  (3)经济贡献目标

  (4)人才引聚目标

  (5)深化改革目标

  (6)企业成长性目标

  (三)主要举措

  中央企业所属“启航企业”培育工作,具有“政策性强,创新任务艰巨、系统关联性紧密”的特点,加上,集团总部与“启航企业”之间受“思维习惯、职能要求、组织壁垒、企业文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诉求”等方面存在差异。要真正打破“看身份、看级别、看资历”的传统做法,转入在市场检验下“看创新、看业绩、看贡献”的观念,其隐性难度不小。要实现彻底摒弃传统国企管理体制机制,按照“现代新国企”和“创新型企业”的要求,真正地按照市场化机制运营培育启航企业,使更多科技创新者在创新中受益,才能在高风险的新赛道中开辟一条新路,其难度不小。

  “启航企业”培育工作,不仅是中央企业集团公司的重点改革任务,更是集团公司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新赛道产业布局的关键环节,更是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国际化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启航企业”培育工作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启航企业”自身更应该在“培育方案”上系统规划、科学布局、专业设计,精心组织实施。主要举措如下:

  (1)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健全“启航企业”法人治理体系,规范法人治理机制,保障出资人“合法权益”,确保出资人规范履行法人治理规范(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和和分红权),夯实管理授权基础。

  (2)创新管理授权机制:参照“经济特区”模式,坚持“充分授权原则”,凡是有利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政策要应给尽给。即,给予“启航企业”一揽子改革授权。包括但不限于:

  ①优化“管控模式”,理顺“管理关系”(母公司)

  ②减少“管控事项”,明确“权责边界”(母公司)

  ③强化“自主经营”,优化“运行机制”(本级)

  ④完善“内控评价”,强化“风险防控”(本级)

  ⑤处理好灵活经营与规范运作的关系

  ⑥理顺出资人与经营管理层的关系

  ⑦设定高技术投入与技术储备控制线

  ⑧建立“内部人控制”预防机制(母公司)

  (3)构建要素集聚机制:对“启航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聚集性支持,比如,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科创基金等方面给予实际支持。包括但不限于:

  ①注册资本与“启航企业”发展目标相适应;

  ②财政补贴政策

  ③税收优惠政策

  ④政府科研项目立项优先政策

  ⑤“科创基金”扶持政策

  ⑥“人才特区”优惠政策

 (4)优化激励保障机制:给予“启航企业”足够的激励措施。实行“薪酬总额单列”,实现“市场化薪酬”,提高启航企业“重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收入待遇”,积极探索符合启航企业价值创造规律的“多种形式的长期激励机制”。包括但不限于:

  ①薪酬激励、绩效激励

  ②关键技术创新激励

  ③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④产业化激励机制

  ⑤揭榜挂帅机制

  ⑥股权、期权激励机制

  ⑦项目跟投机制

  ⑧项目分红机制

  (5)完善配套支撑机制:以“启航企业”培育目标为导向,结合集团公司内部和启航企业管理实际,依据《“启航企业”培育实施方案》,修订完善集团公司与启航企业内部“国资监管”机制及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层级制度无缝衔接;完善“启航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考核机制”,夯实相关的“组织体系、岗位体系、职位体系、能级体系”等管理体系,规范流程体系和标准化体系。确保《“启航企业”培育实施方案》能得以有效实施。

  (6)创新容错免责机制:针对新赛道所特有的不确定性,面临失败风险,要宽容创新失败,并建立创新容错免责机制和清单。对创新工作给予充分保障,对于启航企业按程序推进但创新失败的情形,只要没有谋求私利就应容错免责。

  (四)培育路径

  围绕“启航企业”培育工作目标,启航企业应彻底摒弃传统国企管理体制机制,按照“现代新国企”和“创新型企业”的工作要求,真正地按照市场化机制运营,彻底打破“看身份、看级别、看资历”的传统做法,在市场检验下“看创新、看业绩、看贡献”,使更多科技创新者在创新中受益,才能在高风险的新赛道中开辟一条新路的工作目标,拟采取的培育路径如下图所示:

  图2-中略咨询“启航企业”培育路径图示

  (五)实施要点

  鉴于“启航企业”培育工作中,具有“政策性强,创新任务艰巨、系统关联性紧密”的特点,本文从“政策研究、方案设计、新平台政策、出资人与经理层关系、灵活性与规范性、风险应对机制”六个方面给出要点说明。

 (1)政策研究环节:全面理解培育“启航企业”的战略任务,以战略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系统研究“中央政策、省地市配套政策、集团内部政策”的现状,结合拟培育“启航企业”所在的新赛道特点及产业化发展需求,准备提出政策与资源配套要求。

  (2)方案设计环节:根据“在管理上充分授权、要素上充分集聚、激励上充分保障”的总体要求,在“启航企业”方案中,既要提出“启航企业”在管理上、资源要素禀赋配置上,在激励资源和激励机制上的具体要求,还要根据集团公司和出资人现有的“管控模式、管控事项、职能要求、授权清单”结合法人治理要求提出政策支持要求,更要回答“启航企业”在培育期的“自主经营、管理体系、投资机制、内控机制、风控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等关键领域的改革方案,系统构建新型生产关系。

  (3)培育过程中用好“新平台”政策:在培育过程中,国务院国资委提及的“新平台”有望发挥关键作用。在上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是国资监管从“管企业”“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的重要路径,“两类公司”平台拥有国务院国资委的多项授权放权红利,在国有资本运作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与更接近市场化的竞争力,在改革中一度扮演关键性的角色。“新平台”的重点与传统平台不同,不再局限于中央企业集团内部管理,而能够对有潜力的初创期企业,充分授权并给予足够的激励措施,为企业“开绿灯”,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打造未来“独角兽”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在实施“启航企业”培育过程中,及时跟进顶层细化政策,准确理解新平台“开绿灯”的政策细则,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4)厘清出资人和经营层关系:应理顺出资人与初创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关系,在规范的法人治理框架下,厘清“出资人和经营管理层”的权责边界,规范治理要求,明确议事规则,确保启航企业健康成长。

  (5)处理好灵活经营与规范化运作的关系:在现代企业机制下,结合实际,处理好启航企业的“经营授权和规范化”关系。在充分授权时,要明确“授权条件、权限范围、权责边界和权变机制”,同时,还要完善“规范化运作”的“评价标准、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既要保障充分授权,又要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

  (6)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在启航工程推进过程中,要针对新赛道所特有的不确定性,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应对方案、最程度的化解和防范重大创新风险。专家建议,一是针对创新风险,要整合社会创新资源来分散创新风险、共享创新收益。启航企业应摒弃传统国企创新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融资、融智,通过混合所有制、创新联合体等方式发展;二是针对失败风险,要宽容创新失败并建立创新容错免责机制和清单。三是针对体制机制形似神不似的问题,要从国资监管、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经营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一揽子改革授权,确保启航企业发展成为国有独角兽。

本文地址:http://www.chinalinegz.com/newsview.asp?id=1484,转载请注明出处。

修改时间:2024-7-19 18: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