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略顾问
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的中央政治局工作,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和党执政兴国的依靠力量,需要从思想性、方向性、系统性和指导性层面深入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明确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到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中来,积极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回顾:历届三中全会如何布局改革?
三中全会的决议为何关键?
中共中央全会由中央政治局召集,中共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出席,出席人数通常在300-400人左右,一般五年间召开七次,其中第三次全体会议即为“三中全会”。一中全会通常在全国党代会闭幕后随即召开;二中全会于次年春季全国两会前召开;三中全会一般于次年秋季召开;四至七中全会则在随后每年秋季召开。一到七中全会的讨论内容不尽相同,三中全会主要以经济与改革为主题,对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图1:中央一中全会至七中全员决策事项的一般规律
历届三中全会关注什么?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三中全会的主线。一般来说,在双数届别的三中全会,往往是对经济体制的顶层设计与完善;而单数届别的三中全会,常常就重点领域的改革做出深入部署。
历届三中全会的主要成果如下:
图2:中共中央历届三中全会的主要成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在经济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金融要素价格改革,促进了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对民资开放银行牌照;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推动股权融资;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推进保险业的市场化改革。此外,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提出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二十届三中全会与十八届三种全会类似,是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均是在改革整体方向上的顶层设计。
图3: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布局图示
布局: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整体布局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会议紧扣中国式现代化,提出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即2029 年建国80周年时,要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会提出七大聚焦,并做出十四项重大改革系统部署。
图4:三中全会提出“总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和重大部署”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国资国企改革的部署
一方面,《决定》从整体上对各类企业改革提出了统一的部署要求。《决定》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对这些部署要求的落实,国资国企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另一方面,《决定》单独成段,专门针对国资国企改革进行系统部署。《决定》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并且就国有企业功能定位、主责主业管理、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原始创新制度安排、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分类考核评价、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有关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等进行了重点部署。这是国资国企要贯彻的重点工作。
落实:国资国企如何贯彻三中全会的改革任务?
三中全会对如何贯彻落实了党的二十大决定作出重要的战略部署,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改革任务等。《决定》将国有企业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提出了根本的方向和改革任务,对于新时代国资国企的战略使命和改革重点、关键任务有明确要求,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有极强的指引性。那么,国资国企如何贯彻三中全会的改革关键任务?中略咨询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以强化战略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根本任务
《决定》原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决定》明确了国资国企改革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实现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因此,坚定不移通过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来实现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就是根本任务。
作为国资国企管理部门,要做好国资国企管理的顶层规划,处理好国资国企和区域经济的关系、国资国企和区域产业的关系、国资国企和非公经济的关系、国资国企的内部协同与功能定位,完善考核体系和激励措施,要把国资国企的政策用对、用活、用好。
对于国资国企来说,要切实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持续面向市场塑造独特竞争优势,增强战略支撑托底能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推动企业高水平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
图5:三中全会明确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方向和任务要求”
(二)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国有资本投向三大集中领域
《决定》原文: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
一是以功能定主业、以主业谋发展。从企业功能定位明确主业,围绕主业谋发展。根据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新使命新要求,确定企业的主责,推动企业进一步向核心功能、核心业务聚焦。强化对企业主业发展质量的动态监测、分析评价和结果运用。
二是稳妥实施战略性重组。把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战略性重组的着力点,持续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 按照企业主营业务发展需要加快外部资源整合与争夺,以推动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提高地位和掌控力。
图6:三中全会为国有资本“十五五”投向画出范围
三是推动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有序推进“一企一业、一业一企”, 打造业务清晰、管理统一、运营一体的专业化发展模式。加强业务管理,集团内部实现价值协同效应,子公司之间业务“无交叉、无竞争”的协同发展。
四是推进股权和项目合作。深化国有企业之间以及与中央企业、各地国有企业之间的股权合作、供应链合作和项目合作。
(三)深化两类公司改革,完善授权经营体制。
《决定》原文: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
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是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关键举措。目前,央企“两类公司”形成 5家转正国有资本投资公司、12 家试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2 家持续深化改革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5+12+2”格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地方37家省级国资监管机构改组新建近120家两类公司。
一是优化功能定位,授权经营机制。优化国资监管体制的重要“帮手”、提升国资运营效率的重要“推手”、优化国资布局结构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清晰国资监管机构与两类公司的权责界面,明确国资监管机构和两类公司的分工,授权两类公司更多权限。
二是发挥复合作用。围绕发挥产业投资、资本运作、国资监管的积极作用,打造功能复合、各有侧重、协同发展的投资运营平台,实现国有资本战略布局调整与有序进退流转、加强国有资本证券化与市值管理,推动国有资本成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
三是深化改革试点。通过推进试点企业进一步拓围,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四)健全国有企业考核评价体系
《决定》原文: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健全监管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强化战略引领,由过去更多关注财务评价指标,转变为强化战略使命履行,在考核指标中增加关于战略使命履行情况。这从根本上界定了国有企业考核的导向,也就是国有企业不是纯粹的利润体,而是功能主体,承担着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需要体现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这也就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考核必然是综合性、功能优先的。
二是完善分类考核。根据不同企业核心功能、股权结构和组织形态深化分类监管。完善“一企一策”精准考核机制,对国有企业服务保障民生、执行公共政策等公益性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将共性考核指标和个性指标结合,综合考虑行业、业务、区域的不同,指标设置更精准、更科学,以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注重提升国有经济增加值(EVA)。将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纳入考核体系,更加突出国有经济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的贡献度,有助于提升长期价值创造能力。
图7:三中全会明确了“国企考核评价体系”优化要求
(五)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决定》原文: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一方面,要持续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机制。
一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领导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结合起来,在三重一大等关键问题上能体现党的意志;加大专职外部董事与企业现职领导人员双向交流力度,不断提升外部董事素质和履职能力;更广更深落实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健全更加精准灵活、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各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是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着力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提质扩面,强化刚性兑现和考核。
三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与弘扬企业家精神,两者互为依托、互为补充、辩证统一。
另一方面,要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一是通过专项行动提升管理水平。全面开展寻标、对标、达标、创标工作,深入实施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创建示范、品牌引领行动,积极推进科技、改革、管理、金融、人才等强企计划。
二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在注重规模增长的同时,提升发展质量。
图8: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五力模型”
结语:如何在“十五五”规划中落实
中略咨询顾问结合自身,长期服务国资监管改革和深化国企改革经营,长期辅导国有企业战略规划的经验,根据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关键任务和路线图,对国有企业如何在“十五五”规划中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议如下:
(一)国资监管改革:如何做好行政区域内国资发展与管理的顶层规划?如何处理好国资国企和区域经济的关系?如何引导国资国企处理好和区域产业的关系?如何理顺国资国企的内部协同与功能定位?需要通过“十五五”规划,明确改革目标、路径和改革举措。
(二)深化国企改革:国有企业,尤其是集团型平台公司,资国企需要明晰战略,在编制“十五五”规划时,需要全面理解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将政策要求、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有机的融入一体。尤其是:
1.战略定位:按照企业功能定位明确主业,围绕主业谋发展,根据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新使命新要求,确定企业的主责,推动企业进一步向核心功能、核心业务聚焦。强化对企业主业发展质量的动态监测、分析评价和结果运用。
2.战略目标:实现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实现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就是根本任务。
3.发展方向:持续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4.战略定力:把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战略性重组的着力点, 按照企业主营业务发展需要加快外部资源整合与争夺,以推动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提高地位和掌控力。
5.核心能力:要切实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持续面向市场塑造独特竞争优势,增强战略支撑托底能力;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打造“产业引领力、品牌影响力、科技创新力、企业经营力和国际竞争力”核心五力。
(三)体制机制改革:更广、更深落实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健全更加精准灵活、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各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制度层面:坚持“三项制度”改革,提出“新型经营责任制”。
2.职业经理人:着力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提质扩面,强化刚性兑现和考核;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与弘扬企业家精神,两者互为依托、互为补充、辩证统一。
3.专业化发展:有序推进“一企一业、一业一企”, 打造业务清晰、管理统一、运营一体的专业化发展模式;加强业务管理,集团内部实现价值协同效应,子公司之间业务“无交叉、无竞争”的协同发展;
4.考核理念:从战略导向的短期经营指标考核,转为“强化战略使命履行”考核。强化战略引领,由过去更多关注财务评价指标,转变为强化战略使命履行,在考核指标中增加关于战略使命履行情况;
5.耐心资本:从“保值增值”低风险偏好,逐步转向“长期投资”的“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实现国有资本战略布局调整与有序进退流转、加强国有资本证券化与市值管理,推动国有资本成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
本文地址:http://www.chinalinegz.com/newsview.asp?id=1487,转载请注明出处。
修改时间:2024-7-31 15: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