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略导读:彼得·德鲁克(1909年11月19日—2005年11月11日),现代管理学奠基人,被誉为管理学鼻祖。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倾听。我们和大家一起分享德鲁克管理思想的DNA和他宝贵的管理思想精髓,一起纪念这位“有史以来对管理理论贡献最多的大师”。
1909年11月19日,德鲁克在维也纳出生。纵观其95岁的生涯,几乎贯穿整个20世纪——他经历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也经历了四五十年代的经济复兴;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也尽享二战后的和平;他曾与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握手,也曾从美国总统布什手中接过“总统自由勋章”;他做过新闻记者,做过经济学家,获得过法学博士学位,在大学教授过哲学、政治学和管理学,担任过多家著名企业的顾问,写下了近四十本著作,打开了现代管理学的大门……
德鲁克管理思想的DNA
德鲁克的管理理论具有原创性、前瞻性与实践性,影响了比尔•盖茨、杰克•韦尔奇、吉姆•柯林斯、菲利普•科特勒、张瑞敏等诸多管理学者与企业家。斯图尔特·克雷纳在《管理大师50人》中曾写到,“德鲁克在世的这些年来,管理者们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思考或面对他在书中没有写到的问题。”他,是不折不扣的“现代管理学之父”
德鲁克左手管理,右手信仰。他曾说:“我开始对管理感兴趣,是因为我对信仰和制度的兴趣。”
管理究竟是什么?在德鲁克看来,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要面对的是一个社会、一个人性的世界;管理要应对的是一个“社会群体心理”的组织过程。管理面对的不是物理世界,管理要应对的不是技术经济的组织过程。
他始终不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或一门艺术,充其量只是临床应用医学;管理强调的是有效性,需要实践的检验,而不是自我检验。企业是很实际的,关心“结果”胜于“理论”,在乎“实效”胜于“真理”。企业的成就或经济成果,是靠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干出来的。德鲁克第一本管理著作就取名为《管理的实践》。
每一个企业家碰到德鲁克都会问一个与自己产业有关的问题。而德鲁克却告诉大家,“企业家首先要问自己:我们的业务是什么?”当年,杰克·韦尔奇出任通用电气总裁伊始,他去求见德鲁克,咨询有关企业成长的课题。德鲁克送给他一个简单的问题:假设你是投资人,通用电气这家公司有哪些事业,你会想要买?这个大乎哉的问题对韦尔奇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经过反复思考,韦尔奇作出了著名的策略决定:通用电气旗下的每个事业,都要成为市场领导者,“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否则退出市场”。
德鲁克立足现实,强调实践,并擅长从实践中提炼概念,不断演绎发展自己的思想体系,可谓与时俱进。德鲁克对后人影响深远,要想领略他的精神力量,可从他的思想源头开始,从他早期的四本著作开始,即《经济人的终结》、《工业人的未来》、《公司的概念》和《新社会》。
宝贵的管理思想精髓
作为“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的思想几乎涉及了管理学的方方面面。菲利浦•科特勒说:“如果人们说我是营销管理之父,那么德鲁克就是营销管理的祖父。”德鲁克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管理思想遗产,今天中略君摘来这些部分与诸君分享:
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
除非一个企业产生的利润大于其资本成本,否则这个企业是亏损经营的……到挣足它的资金成本以前,企业没有创建价值,是在摧毁价值。
首先要说的是,CEO要承担责任,而不是“权力”。你不能用工作所具有的权力来界定工作,而只能用你对这项工作所产生的结果来界定。CEO要对组织的使命和行动以及价值观和结果负责。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在时间之中,在社会领域里,没有人随着时间的开始而展开生命、随着时间的终结而结束生命;每一个人都从前面的人接受历代留下的遗产,持有短暂片刻,再把它交给后来的人。
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
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战略管理不是一个魔术盒,也不只是一套技术。战略管理是分析式思维,是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计划不只是一堆数字。战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根本不能被数量化的。
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公司条例来定义,而是由它的任务来定义的。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任务和目的,才可能制定明确和现实的企业目标。
使企业遭受挫折的惟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人们很少充分地思考企业的任务是什么。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美国管理协会说,如果说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管理的话,那么,彼得·德鲁克无疑是最伟大的发明家。看完此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也谨以此文,对大师表示致敬。
(文章来源:管理的常识)
本文地址:http://www.chinalinegz.com/newsview.asp?id=213,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