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混改高度重视,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稳中加快,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新阶段,呈现出“步伐加快、领域拓宽”的良好态势。成功的混改,有效释放了企业发展活力,打破原有行政化管理模式、摘掉国企干部薪酬帽子、引入社会资本解决资金困境、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绑定员工利益、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实现了国资、企业及员工多方共赢。怎么通过混改,成功破解国有企业的体制障碍和结构化矛盾,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前,国企开展混改虽然成功案例众多,但仍有众多企业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疑难和困惑。如对政策及流程不熟悉、未从国资关注角度出发设计混改方案导致过审困难,缺乏资源或资产质量一般导致难以吸引投资者、未统筹体制机制改革的支撑设计,导致混改前后体制机制仍然维持现状等痛点问题,影响混改落地及改革成效。
(1) 难以找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突破口,迟迟无法启动;
(2) 不了解混改和国资监管政策,缺乏实操经验;
(3) 各利益相关方想法和诉求多,内部难以达成共识;
(4) 忽略产业发展规划和国资监管要求,导致方案反复修改,过审困难;
(5) 缺乏战略投资者对接资源和优势推介经验,难以吸引投资者;缺乏投资者谈判交易专业知识,导致引战期间容易踩雷:
(6) 只在股权层混改,忽略体制机制的改革设计。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中“综合性、专业性和前瞻性”要求最高,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战略性顶层规划。离不开专业化团队的支持。
(1) 全面掌握混改政策,以及对政策的创新执行能力是混改成功的前提。
(2) 充分做好混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成功混改的基础;
(3) 系统的混改方案设计是成功混改的保障;
(4) 战略投资者对接资源能力、企业优势推介能力和投资者谈判交易能力是成功混改的核心。
(5) 混改后的体制机制改革时混改成功的关键。
中略咨询专家,结合丰富的咨询服务经验,给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怎样才能成功的专业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步骤1:无战略,不混改。
企业在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前,必须战略先行。从公司战略层面讲清“企业优劣势、产业发展路径、反哺母公司的方式及产业板块协同”等四个关键事项,为混改资产及主体的选择提供有力支撑。就“为什么要混改?想和谁混?用什么代价来混?”达成高度共识。
步骤2:充分做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准备。
企业在混改之前,首先要从“经营可行性、参与主体意愿、政策可行性和改革风险评估”四个维度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行性研究,统一混改的“目的与意义、必要性、可行性”,使各利益相关方达成共识,明确混改目标。
步骤3:选好混改路径及方式。
结合企业混改的目标和战略意图,从“存量资产直接引入战投混改、投资新设主体混改、剥离不良资产混改、整合优质资产混改”四种方式中,选择合适的混改路径,以使混改方案有效可行,推进顺利。
步骤4:系统设计混改方案,符合审批规范,回应重大关切。
混改方案审批层级较多 ,沟通成本大,因此,混改实施方案编制要严格遵循中央及地方混改操作指引等政策要求,保证方案要素齐全,紧扣母公司审批要点和重大关切,确保混改审批进程顺利推进。混改方案中包括但不限于:企改革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股权结构设计、转变运营机制和退出机制的主要举措,引进非公有资本的条件要求、方式、定价办法,员工激励计划,债权债务处署方案,职工安詈方案,改革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等方案;阐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路径、明确混改后国资监管运作机制、保证服务政府功能不被削弱、确保混改全程稳定,促使改革平稳过渡、混改后对母公司的业绩影响、薪酬总额预算影响等编制关键要素。
步骤5:提出经营团队和关键岗位的中长期激励机制改革方案。
充分考虑引入员工持股、项目跟投等激励机制,实现利益绑定,员工持股实施前应做好政策研究并灵活设计方案,满足政策边界要求。
步骤6:严格遵循“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流程”,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步骤7:将“混股权”和“改机制”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混股权后,是否真正为企业带来发展,关键在于是否能切实搞活体制机制。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是平衡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之间的关系,成功的混改应更加重视混改后的“改机制”,从法人治理优化开始,到市场化激励机制改革,步步推进,逐步完善。避免导致混改后出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理念冲突、体系冲突和制度冲突。